圣诞节(英语:Christmas),又称耶诞节,东正教称基督降生节,是基督教纪念耶稣降生的节日,教会通常将此节日定于12月25日。圣诞节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、尤其是西方国家等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之地区的公共假日。
圣诞节(英语:Christmas),又称耶诞节,东正教称基督降生节,是基督教纪念耶稣降生的节日,教会通常将此节日定于 12 月 25 日。圣诞节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、尤其是西方国家等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之地区的公共假日。
名称
圣诞节英语称 Christmas,即“基督弥撒”。有时又记为“Xmas”,但常有许多人误以为是“X’mas”。“X”是希腊字母“Χ(Chi)”,是“基督”希腊语 Χριστός(Christos)的首字母。以“Xmas”淡化圣诞节的宗教色彩是常见的误解,现代尊重多元文化的西方人,普遍流行以“节日快乐”取代过时老气的“圣诞快乐”,荷兰语名称类似英语,称 Kerstmis,常缩短为 Kerst,西班牙语称 Navidad,葡萄牙语称 Natal,波兰语称 Boże Narodzenie,法语称 Noël,意大利语称 Natale,加泰罗尼亚语称 Nadal,意思是“诞生”,更清晰地反映圣诞节的意思。与此相对,德语称为 Weihnachten,意思为“神圣的夜晚”。
中文使用的“圣诞节”一词,一般认为是清末来华传教士的传教用语,因为耶稣是西方圣人,而中国民间信仰里凡是神明诞辰皆可称圣诞,因此将此节日译为圣诞节,或耶稣节。蒋介石政府执政时期,主管部门发出公文,表示中华文化中的圣人是至圣先师孔子、亚圣孟子,耶稣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,应将圣诞节更名为耶诞节,为耶稣诞生日之意,至今名称仍与圣诞节并用。
习俗与庆祝
圣诞习俗数量众多,包括世俗、宗教、国家、圣诞相关,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。甚至大部分人熟悉的圣诞符号及活动,如圣诞火鸡、圣诞树、冬青、槲寄生、圣诞花圈以及互赠礼物,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从早期 Asatru 异教的冬至假日 Yule 里吸收而来,根本上是欧洲传统的异教习俗。对冬至的庆祝早在基督教到达北欧之前就在那里广为进行了,今天圣诞节一词在斯堪的纳维亚语里依然是异教的 jul(或 yule)。圣诞树也不是基督教的,被认为最早在德国一带(当时德国还是分裂的城邦)被发明出来,后来为各不同地方所沿用至节日里面。
因为教宗额我略一世没有试图去禁止流行的异教节日,而是允许基督教的教士对它们赋予基督教的意义重新解释,所以圣诞节中被允许有多神异教的物品和象征。他允许了大部分的习俗继续存在,只是稍加修正,甚至保持原样。宗教及政府当局与庆祝者之间的交易使圣诞节得以继续。在基督教神权统治繁荣的地区,如克伦威尔治下的英格兰和早期新英格兰殖民地,庆祝活动是被禁止的。在俄国革命后,圣诞庆祝被苏联苏维埃共产党政权禁止了 75 年。即使在现今一些基督教派里的基要派和清教徒组织、还有一些基督教系新兴宗教如耶和华见证人,仍旧把圣诞节看作没有圣经认可的异教徒节日,并拒绝庆祝。